1955年,我军正式授衔前夕,贺晋年在初评中只得了个大校军衔,毛主席听后直呼:低了低了,最起码也得是个少将啊! 1955年授衔前夕,一份初步名单让军委高层炸了锅。陕北红军创建人之一、副兵团级的贺晋年竟然只评了个大校?三位元帅看不下去了,直接找到毛主席评理。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? 1910年出生的贺晋年,可以说是从苦水里泡出来的革命家。1924年考入瓦窑堡高小,并开始参加当时的民主革命运动,14岁就开始闹革命,这在当年可不多见。1928年才18岁就入了党,比很多老同志入党都早。 贺晋年这人最大的本事就是能打仗。1932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三支队,任骑兵大队副大队长,从一个师范生摇身一变成了红军指挥官。要知道,那年头读过书又能打仗的人可不多,贺晋年算是稀罕货。 说起贺晋年的战功,那真是一箩筐。1934年6月任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政委,7月任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参谋长,24岁就当上了陕北游击队的参谋长。要知道,陕北红军可是为中央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的,没有陕北红军,中央红军到了陕北可能就真的走投无路了。 1935年9月任红十五军团第八十一师师长,参加了崂山、榆林桥、直罗镇等战斗和东征、西征战役。25岁当师长,这在红军里也算是年轻有为了。更厉害的是1936年还当上了红27军军长,毛主席亲自签发的任命书。 抗日战争期间,贺晋年也没闲着。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一团团长,率部到三边地区剿匪,后到米脂守卫黄河河防。别小看这个剿匪,那可是技术活,既要能打又要会做群众工作。贺晋年干得相当出色,毛主席还专门给他题了奖状。 解放战争时期,贺晋年的表现更是亮眼。先是到东北剿匪,把当地有名的"四大旗杆"谢文东、李华堂、张雨新、孙荣久这些土匪头子都给收拾了。1948年8月任第十一纵队司令员,率部参加了1947年东北秋季、冬季攻势和辽沈战役、平津战役。辽沈战役、平津战役都是解放战争的关键战役,贺晋年的11纵在这些战役中都立了大功。 按理说,这样的履历和战功,贺晋年作为东北军区副司令员,在1952年军队评级中被评为副兵团级。依照这个评级,在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时,贺晋年的军衔应该在上将和中将之间。可是初步评定结果一出来,所有人都傻眼了——贺晋年竟然只是个大校。 问题出在哪儿?说白了就是受了牵连。但由于受高岗事件的影响,1955年9月,已被免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,正在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的贺晋年被授予少将军衔,成了当时唯一的一位副兵团级少将。 高岗这个人在东北当"土皇帝",贺晋年在东北工作期间难免有接触。虽然贺晋年本人没什么问题,但在那个特殊的政治环境下,只要跟高岗扯上关系就容易被误伤。 这事儿传到朱德、彭德怀、贺龙三位元帅那里,他们可不干了。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之前,彭德怀、朱德、贺龙三人相约一起来到毛泽东的办公室。他们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一个人的军衔来的,三人都统一认为对于这个人的军衔评定出现了低授的情况。 毛主席听了三位元帅的汇报后,也觉得这个评定确实有问题。想当年中央红军到陕北,多亏了陕北红军的接应和支持,贺晋年作为陕北红军的主要创建人之一,立下的功劳是实实在在的。于是毛主席一锤定音:毛主席阅后也认为过低,亲自批示调整,最终贺晋年被授予少将军衔。 虽然从大校提升到了少将,但相比贺晋年的资历和贡献,这个军衔还是偏低的。贺晋年之所以被"降衔",主要是因为受到高岗的牵连。不过贺晋年这人心态好,没有因为军衔的事儿闹情绪,继续踏踏实实干工作。 1957年从军事学院毕业后,贺晋年被任命为装甲兵副司令员,开始了人生新的篇章。在这个岗位上,他为我国装甲兵的发展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,主持了第一代主战坦克的研制工作。 晚年的贺晋年喜欢上了画画,特别擅长画竹子。他说竹子中空内直,正像共产党人的品格。2003年,这位93岁的老将军安详地离开了人世,结束了传奇的一生。 回头看贺晋年的一生,1955年的授衔风波只是其中一个小插曲。真正的革命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,他们看重的是能为党和人民做多少事。贺晋年就是这样的人,虽然军衔上吃了亏,但他用一生的奉献证明了自己的价值。 贺晋年的故事告诉我们,历史的公正有时会迟到,但永远不会缺席。您觉得1955年授衔中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故事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和了解的历史。